「性別友善廁所」議題簡介
近年社會的「性別平權」觀念抬頭,「性別友善廁所」便是落實並推動此觀念的一環。性別友善廁所簡言之便是:所有生理、心理性別者皆可方便使用的廁所。通常每個獨立隔間內會兼有小便斗與坐式馬桶,以符合多樣需求。
目前學校校園中有性別友善廁所,但並非每棟大樓或宿舍內部皆有。想問問讀者:你覺得學校的性別友善廁所數量夠嗎?密度應該如何才夠呢?為什麼?或者,你覺得學校應該推動哪些相關的「友善空間」呢?
來看看大家對於「性別友善廁所」的看法吧!
就性別友善廁所的立意而論,可有效避免性別歧視、避免第三性者如廁困擾、亦可增過男性如廁的隱密性與選擇性等,已有諸多論述,在此按下不表。筆者就其實施後可能達成之實際效能論之,性別友善廁所大幅優化了空間使用的有效性,以及如廁者的便利性。在相同的空間內,性別友善廁所可以同時容納所有如廁者,而不會造成「女廁大排長龍,但男廁仍有空位」的窘境,亦可避免為了找到專屬性別廁所而大費周章跑到特定層樓的麻煩。就以上二點論之,性別友善廁所即有實施之必要。至於性別友善廁所可能造成兩性如廁之尷尬云云,在廁所設計之初早已避免,實不應以不通之論阻卻所有人使用廁所之最大利益。
我覺得學校有認真在推性別友善的空間,交通校區二餐的1001空間、陽明校區的活中四樓,都有性別友善廁所。不過,我覺得密度要到「每棟大樓都有」才夠,畢竟跑很遠上廁所不方便,也不太人性。此外,我認為學校的祈禱室似乎可以再多一些,讓各個宗教的人都可以使用。陽明校區目前僅有一間祈禱室,但我認為可以視使用頻率決定是否增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