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生時代的滋味
校園周邊店家搜查
學生時代的滋味
校園周邊店家搜查
學生時代,外宿、外食,街頭挑上一間餐廳,透過撫慰人心的食物,得到暫時的充電休息。學校周遭,天天吃的餐廳,你是否曾經好奇它們背後的故事?
這次,我們採訪到了位於陽明交通大學陽明校區附近的麵店,「歡喜麵疙瘩」,與老闆深度對談,聊經歷、聊食物、聊人生。人生中的意外,讓這對夫妻開了這家店。聽他們如何堅持自己的信念,孕育出一家對許多學生來說,來到餐廳像回家一樣的店。一口湯、一片疙瘩,背後都是來自店家的堅持。
商家照片
「內用外帶?」「來,菜單寫一下」「你要什麼?」老闆熱情的招呼。小而明亮的店,坐滿客人。「來,瘦肉疙瘩。」一碗冒著煙的瘦肉疙瘩。翠綠的青菜、木耳絲、紅蘿蔔絲、大片的肉,白而厚的疙瘩沉在底下。乾淨的湯頭,喝了一口,味道濃郁,蔬果肉類精華味道擴散開來。疙瘩軟而有嚼勁,厚實具飽足感。我忍不住一口接著一口地,吃得乾乾淨淨。
歡喜麵疙瘩,位於陽明交通大學陽明校區附近,步行約五分鐘。和老闆約在下午兩點半,店休時碰面。到店裡時,鐵門是拉下的,老闆手持一碗白麵條,一邊淋上放在鍋爐旁的滷肉醬。「你吃飯了嗎?」他笑咪咪的問我。我們在店中間的一張方桌坐下,開始今天的訪問。
「2010年。」
一個人坐在旁邊安靜吃午餐的老闆娘很快答道。原來當初夫妻倆,先生在台北榮總做文書工作,太太原本在大同區的餐廳受僱。為了能讓兩人上班的地點近一些,能彼此照應,太太表示想在石牌地區開店,收入也會比受僱領月薪來的更高。於是找到了目前店址的隔壁的房子,租了下來,「就在這堵牆的隔壁。」老闆指著餐廳的牆壁。後來才搬到現在的位置。
「但我一開始也產生很大的疑問。因為我們沒有開過店。」
一旦開店,成功的話很好,失敗了會很辛苦。但太太十分有自信,覺得自己到能力已經到了可以自行開業的階段。並告訴先生,失敗了頂多就再回去上班。
結果,店一開就一路開到現在,生意從以前到現在愈來愈好。七年前,先生57歲,從榮總退休,隨即來到太太的店裡一起幫忙。
「只有一種情況,因為我們開在這邊,
主要的客源是陽明大學和北護的同學,遇到寒暑假生意會比較淡。」
老闆認為,石牌地區並不是那種人來人往的消費者密集區,他們的主要客源是經濟能力有限的學生族群,也會隨著學生放假而影響生意。
「不過這樣對我們也好,我們可以藉著寒暑假,讓自己喘一口氣。」
🍜 🍜 🍜
並且,相較於社會人士,學生作為消費者對做生意來說單純許多。學生族群,訴求較為單一,也比較好溝通。
老闆委婉的說,社會人士由於在社會上打滾較長時間,經濟上也較寬裕,「有時候對餐飲業者,會有讓你覺得不合邏輯的要求。」例如不照菜單上的餐點點餐,要店家配合他的要求去搭配。「你們不是已經有很多種搭配選擇了嗎?」我感到非常驚訝。
老闆說,任何事情會因人而異,每個人的心態和思維都不同,有些人覺得店家已經有很多種靈活性的搭配了,但是對於有一些來講,他覺得還是不夠。如果提出要求,被店家拒絕,有些人可能就跟店家吵起來了,或是說出:「我加你錢哪!」這類的話。其實這種論調,店家聽了很不舒服。
「我們的堅持就是,你愈講這種話,我愈不願意跟你妥協。」
「如果你覺得我沒有辦法讓你滿意,就請你到其他店家去。」
老闆再三強調,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原則,原則對於個人或是團體都很重要。不能因為某些外來因素,就去改變了原則,原則不能破滅。雖然說他們店不大,也不是裝潢的特別華麗,但是還是有他們自己的原則。我很好奇,他們的原則究竟是什麼?
「我們最大的原則就是,我們很堅持我們的東西。」
「SOP從我們開店到現在,十幾年來,我們都沒有改變。
而且所有的進貨廠商,我也不會因為進貨的價格提升了,我就去換廠商或者是換原物料。
我們很堅持這個原則。」
店家和其進貨廠商,十幾年來彼此已建立穩固的信任關係,店家相信對方不會濫竽充數。並且餐點的內容,不能因為物價上漲就偷工減料,或是用替代品魚目混珠。哪怕成本增加了,他們還是維持以前的SOP。
「在這個社會上,建立自己的信用其實很簡單,就是要換位思考。」
老闆認為,賣吃的是良心的生意,「雖然說客人跟你不是什麼親戚關係,也不是什麼多年的摯友,但是畢竟他是一個消費者。」顧客是要把餐點吃進肚子裡的。他們會透過換位思考,把自己想像成顧客,來看販售的餐點。如果整天只考慮到自己的利潤,路會走不長。「怎麼說呢?」我問。
「一旦有一天,別人發現你用的東西是次等品,但是還是維持原來的價位,
就會對你這個店家打折扣。」
🍜 🍜 🍜
「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信任。」
夫妻倆平時也會去其他餐廳用餐,扮演消費者的角色。如果同一間店,這個禮拜來吃,跟上個禮拜來吃,東西好像有點不一樣,心裡對這個店家就會產生一些疑問,下個禮拜可能就不會來了。但是,如果你一路走來,始終如一,都用同樣的食材,消費者就不會有這方面的疑慮。
「從開店到現在沒有變過。」
他們的菜單內容除了價格以外,從以前到現在都沒有變。因為物價愈來愈高的緣故,部分有調整價格,比方說,前陣子蛋很貴,剛開始,他們也沒有去調整餐點的價錢,維持一個蛋十元。後來貴到太離譜了,才漲到十五元。老闆也很體諒學生大多沒有經濟能力,所以價格十幾年來,只有調漲過五元。而因為價格便宜,吃得飽,同學來消費的頻率也會比較高,如果價位太高,同學可能就不會太常來光顧了。我問老闆說,所以未來,也會繼續維持差不多的價格嗎?
「應該也是。除非我們要退休不做了,」老闆答道,
「不管食材漲到什麼程度,我們都會衡量。
如果大環境沒有很離譜,我們的價位應該還是會定在這裡。」
🍜 🍜 🍜
我好奇,那口味的部分,從以前到現在有變過嗎?
得到的答案是,改變口味是「大忌」。熬的湯、食材的製作,絕對不能朝三暮四。做食物,成品一旦定位了,就要一直保持一樣,不然就不要拿出來賣。客人如果吃到東西的味道不一樣,就會開始懷疑是不是加了什麼、是不是少放了什麼,
「絕對不能隨便去改變,這是做吃的很忌諱的。」
老闆的父母都來自中國北方,主食是吃麵類,老闆在台灣出生,從小也跟著父母習慣吃麵食,例如餃子、包子、麵條等麵粉製品。
老闆娘以前工作的地方也有賣麵類餐點。並在開店前,他們研究了石牌商圈附近的店家,發現幾乎沒有賣麵疙瘩,就決定了這個主打商品。
賣了一個星期的麵疙瘩以後,發現行不通,因為並不是大家都喜歡麵疙瘩,有人喜歡吃麵條、有人喜歡吃冬粉、有人喜歡吃飯。後來就增加了項目,同一種產品,主食可以選擇麵疙瘩、麵條、冬粉、飯。
當把東西做好了,端到客人的面前,客人吃完離開後,去收碗,那個感覺才有。如果這個碗裡空無一物,連湯都吃的乾乾淨淨,就會覺得很欣慰。但如果收的時候發現客人沒有吃完,老闆就會想原因,比如是不是給太多⋯⋯
「我們不先做好等客人,」一定要現點現煮,口感才會好,
「我們家的疙瘩,有人遠從桃園、高雄來。真的,我不騙你。」
老闆自信的說。老闆分享道,曾經有父母遠從高雄來陽明大學參加兒子的畢業典禮,結束後來這邊吃,吃完後大為讚嘆,料足、湯好、營養夠。原來是兒子跟他們說常吃這家麵疙瘩,身為父母擔心沒營養,結果實際吃過後,疑慮一下子消除。
不放味素。
老闆說,「味素要是吃多了,你就等著去醫院掛號。現在台灣洗腎人口愈來愈年輕化,就是外食族的關係。」他解釋,許多店家為了降低成本、增加效率,會加人工添加物,而這些東西對於人體的濾毒器官非常的傷,器官受到經年累月的不斷摧殘,很快會出問題。「我剛從榮總退休。這種事我太清楚了!三十幾歲就洗腎耶!」為了累積客人,他們不加味素,「消費者付錢給你,你還去殘害他的身體,消費者還會再來嗎?不會嘛,又不是傻瓜!」講到湯頭,「我這個不是商業機密。放洋蔥、白蘿蔔、芹菜、雞骨頭、豬骨頭,下去熬。」老闆眉開眼笑的讚道,「難怪,那個湯熬出來的口感好棒!」
問到為什麼開店會有這麼多堅持?老闆覺得,可能是和個性有關。「我是O型獅子座的。」喜歡打抱不平,覺得有事情不合理就不應該袒護。並且不做自欺欺人的事情,老闆舉了個例子:「你明明知道這樣東西不好,但是你面對別人的時候,卻說他是好的。你明明知道味素很傷身體,你還給人家放那個東西。」老闆覺得這一點都不合理,不符合他的性格。他覺得,雖然花費成本高,但做的心安理得,對賺到的每一分錢,都對的起自己的良心。
老闆認為,人要能在這個社會立足,兩件事情很重要。第一,是原則,第二,是誠信。這樣的堅持,做出獨一無二的味道,累積了許多忠實顧客,有同學畢業以後,還帶學弟來吃,說很懷念,還問說什麼時候到長庚那邊也開一家,老闆笑道,「饒了我吧!我這樣已經很累了!」還有同學結婚了,帶著老婆來,後來,又帶著小北鼻來,「小北鼻滿地跑!好可愛!」老闆高興的說。雖然店面不大,但是想要營造一個吃東西安心、價錢合理、好像回到自己家一樣,不用覺得到處都很彆扭、提心吊膽的。
開店以來,有位客人一直讓老闆耿耿於懷。好幾年前,有個陽明大學的同學,吃完豬肝疙瘩,才發現沒有帶錢。老闆說,沒關係,明天有空再拿錢過來,這位同學答應了。結果,這個明天,是半年以後。那天過後,他遲遲沒有來還錢,老闆和老闆娘已經想說算了,就不要了。半年以後,那位同學來還錢,並且還記的自己吃了甚麼、欠多少錢,老闆沒有問他為什麼隔了這麼久才來還錢,告訴同學說,沒關係,他們都忘了,「不行,老闆,你忘了,但我沒有忘。」同學說。老闆認為,可能有其他原因,也許當時那幾個月,他沒有錢,以至於遲遲沒有來。而有錢了,就來還。不在意他隔了多久才來還,只在意他有沒有來還。老闆覺得這個孩子,將來一定很不錯。
開店以來,遇到的人,讓夫妻倆對於「人」又有多了一層認識。
「如果沒有那場車禍,我不會想結婚。」
出於好奇,我問老闆,他是怎麼和老闆娘認識的,結果問出令人驚訝的故事。老闆從十五歲開始唸軍校,一待就待了十二年,當了軍人一路到二十八歲退伍。唸軍校時,看有些學長學弟結了婚,後來不歡而散。因為海軍的生活不固定,有時候在花蓮、有時候在澎湖、有時候在基隆,很難顧到家庭,婚姻難以維持。考量過後,不打算結婚。後來,退伍以後,發生了一次嚴重車禍。改變了他的想法。
那次車禍,造成老闆左膝嚴重粉碎性骨折,導致現在仍無法彎曲左腳。「住了兩個多月的醫院。住院的時候,隔壁床是一個男生,他有家人來陪,老婆、小孩、父母⋯。」反觀自己,父母皆已離世、手足也不便前來,只好請看護照顧自己的起居。出院以後,就起了結婚的念頭,後來透過親戚介紹,認識了現在的太太,四十歲結婚,也才有現在這間店。老闆以前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開店。
歡喜麵疙瘩。原來他們都是基督徒,「歡喜」這兩個字是聖經裡經常提到的。他解釋,不管是從事任何的工作、過什麼樣的日子,都要充滿著歡喜的心情。一旦充滿歡喜的心情,不管遇到任何的困難或險阻,都能去突破。反觀如果是用悲哀的心情,會覺得日子很難過。
今天晚上,用餐時間經過歡喜麵疙瘩,仍是門庭若市,一眼望去,一群人在門口等外帶。因為堅持,營造出了這樣一個特別溫馨、安心的環境,成為離鄉背井的學生像家一樣熟悉的依靠,畢業以後仍記得的味道。今天有幸來採訪這家店,讓我有機會能更認識它,它也已經成為我心中,那個獨一無二溫暖的存在了。
餐點照片
採訪+撰稿 / 校稿:李昱嫺 / 張馨文
照片提供:李昱嫺 / 黃晏琪
排版:林詩軒